在很多人的心中,刘少奇都是一位作风严谨的领导人,而作为9个孩子的父亲杠杆炒股是什么意思?,他也同样对教育十分上心。
刘平平是他的女儿,她的人生充满了各种坎坷,父亲的教育始终被她铭记于心,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路。
始终不忘父亲教育
刘平平是在1949年出生的,那一年中国人民欢天喜地,历经这么多年的革命,终于看到了胜利之日的到来。
这位宝贝女儿的出生对于刘少奇而言更是喜上加喜,不少人都等着看刘少奇会给爱女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,刘少奇笑着说:“就叫平平吧,国家取得了胜利,我希望国内外一片祥和,女儿也能平平安安。”
在如此家庭长大,刘平平也见过当时新中国的各位主要领导人,但她的日子看起来却有些艰苦,平日里的衣服都是缝缝补补。
有同龄的小伙伴问她为何如此,刘平平虽说不出个所以然,却还是会回答:“爸爸妈妈从小就让我节俭。”
对于孩子们的吃穿问题,刘少奇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,他关注的只是孩子们是否有足够的思想信念,而且这种信念必须要从小就得培养,要让孩子们对于这个世界产生思考,如此一来才能做出坚定的选择。
1963年刘少奇出访东南亚4国,也因为公务错过了女儿14岁的生日。
在女儿生日的那一天,刘少奇与夫人王光美共同给孩子写了一封信祝贺她生日快乐,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让刘平平记忆犹新:我们希望你在年满14岁之后能认真考虑一个问题,那就是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青年。
看到父母寄来的信,刘平平也将这个问题放在心上,不断带着问题去感受这个世界。
这年冬天,刘少奇还与子女们一起谈话,他勉励孩子们要自觉地站在潮流前面,只有这样人才能感到有意义,心情也才会舒畅;刘平平听着父亲的话语若有所思,也渐渐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前进方向。
第二年,参加过安源罢工的工人代表受刘少奇邀请来到北京欢度劳动节,刘少奇也在中南海接见了他。
这次,他还让王光美带着孩子们去工人代表居住的地方看看,听听他讲述工人斗争的故事;工人代表在看到刘少奇的子女们后都显得有些不可思议,因为这些孩子都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。
在聊天的时候,孩子们都听得聚精会神,工人代表还问了个问题:“你们怎么去上学呀?”
刘平平他们有的回答是“走路去”、有的回答说“骑自行车”,这些回答显然让工人代表有些感动,他默默感叹:“这就是少奇同志言传身教的结果呀。”
说着说着,刘平平就突然想起了9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。
当时父亲刘少奇交给他一封信,让她去送给母亲,这个年幼的小姑娘就自己去倒汽车,又步行了十几公里才终于在郊区看到了母亲,母亲当时都有点愣住了,拆开了那封信。
虽说这件事有些危险,可王光美还是赞成了丈夫的教育理念:培养孩子的胆量和独立能力。
那些童年记忆中,刘平平对于那些随和的叔叔伯伯都印象深刻。
她还记得毛主席最爱逗小孩子玩,一次毛主席见到刘平平他们,还分别用手指头比成一字、圆形和人形,说:“这是平平,源源和亭亭。”
还有一次,她们几个小朋友一同去找毛主席看京剧《铁弓缘》,里面有一幕是关肃霜在武打的时候将手中的长枪踢到对方的脚下,刘平平天真地说:“怎么把武器给敌人了?”
显然当时毛主席都没想到这个小姑娘怎么突然冒出了这一句,他笑着说:“有阶级斗争的观点,将来可以当中国的女总理。”
彭真市长还开玩笑道:“改名,就叫京京。”
那些年的一些回忆中,后来的刘平平才知道其实自己经历了一些历史事件,比如在1963年周总理亲自打了个电话,让刘平平带着几个弟弟妹妹一起去玩乒乓球,刘平平带着弟弟妹妹找到周总理后,发现周总理已经在此等候了。
她当时只觉得奇怪,平日里周总理非常繁忙,今天怎么突然有空带我们玩?
多年后她才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,当时正在柬埔寨出访的刘少奇面临着一场预谋暗杀行动,情报部门掌握情况后立即汇报给周总理,周总理果断采取了措施;同时,他又把刘少奇的孩子们叫到了自己的身边。
只是,当时的刘平平和弟弟妹妹开心了一下午,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在离别时,周总理还说:“要好好爱你们的爸爸。”
在学校的日子里,刘平平也极为努力,对老师很尊重,还能团结同学参加各种活动,后来老师还跟王光美说:“我们知道你们对孩子的要求非常 严格,他们有缺点和错误的时候我们也敢于直接批评,没有顾虑。”
王光美笑了,她很感激老师能批评自己的孩子,还说:“这样就好,做父母的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,但如果是溺爱和娇惯,实际上就是害了他们。”
刘少奇虽然日理万机,但有空还是会陪着孩子们学习和玩耍,他还在家里举办过家庭文艺晚会,看孩子们自己编排的歌舞。
那种家庭幸福的生活其实没有一直持续下去。
特殊时期,刘平平被安排到一个军马场去劳动,明明是一段受苦受累的岁月,在她的心中却是极为美好的。
她说:“我在那做咸菜,扛着很重的大麻袋,盐碱渍弄得手上脚上都是裂口,但是我并没有特别痛苦的情绪,因为生活在人与自然的环境中,山东人也很厚道,我记得那里是黄河的入海口,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奔腾不息的大河,我仿佛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。”
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
后来刘平平辗转去了美国生活,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后,她逐渐产生了新的人生思考。
过去的生活或是苦或是甜,很多事情并不是她能决定的,现在她终于能感觉一下自己了,按照自己的人生路前进,做自己喜欢的事情。
很多人都没想到,过去被毛主席开玩笑说“能当女总理”的刘平平真正的兴趣竟然是做菜。
来到美国后,她学习了食品营养专业,当时她已经31岁了,身边都是年轻的小姑娘、小伙子们,可她从来不愿认输。
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,刘平平要在5年内拿到学士学位,她是在1986年回国的,此时的她已经凭借努力拿到了4个学位。
回国后的生活相当繁忙,母亲王光美的身体也不太好,刘平平就一边陪着母亲治疗,一边学习高等数学、英语等学科,希望能够获得公派留学的机会继续深造。
在她夜以继日的勤奋和努力之下,这个梦想终于完成了。
谈到那段求学的岁月,刘平平的神情总是很轻松:“美国教育的自主性比较强,实行的是学分制度,有的学科是可以进修的,别人一个学期能拿到12个学分,我就能拿到24个,我选修的是马列主义,美国人觉得这个学科很难,但我很容易就能考个高分。”
《纽约时报》的记者还曾采访过她的老师卡索教授,那位教授如此评价道:“她是我最为优秀的学生,她有一个伟大的国家,且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前途。”
其实在学校的那些年里,卡索教授并不知道刘平平的家庭在中国的地位,后来是通过《纽约时报》报道中才知道的。
即便刘平平回国后,师生情依旧没有中断,卡索教授还在一次通话中感慨道:“我现在知道你学习的动力是来自哪里了。”
在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之路后,在外多年的刘平平也感受到了国家的迅速发展。
那是在1985年,刘平平假期回国探亲,去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、商场,那时她的弟弟刘源已经被推选为副省长,还和她讨论过基层的发展状况。
看着祖国各项事业发展迅速,一个问题突然出现在刘平平的脑海:我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做过什么?
当时,中国大部分地方还在讨论“如何吃饱饭”的问题,还没有涉及“营养”学科领域,但刘平平却认为这项工作已经能够开展了,老百姓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吃的合理、科学。
而且从农村种植出来的瓜果蔬菜最终来到饭桌上本就包含社会学、教育学、社会历史等多个学科,绝对是有研究空间的。
中国食品制作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工业化的难度,怎么将传统食品投入工业生产也成为了她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。
回国的第一时间,刘平平放弃了高薪工作,一头扎进了豆制品厂,从生产线开始研究。
家中的人还记得,那段时间刘平平总是很晚才回来,忙到晚上十一二点都是常有的事,就连生孩子的时候还在医院忙工作,休息不到一个月就上班了。
在她的助力下,北京第一条工业化豆浆生产线在1987年投产,袋装的香浓豆浆刚上市就供不应求。
谈到人生选择时,她说:“我感谢父母给了我强壮的体魄、良好的智商和最好的家庭教育,我总是忘记了我是谁,为了热爱的事业付出自己的代价,总有人在我成功时恍然大悟,说我原来是谁谁谁的孩子。”
遗憾的是,由于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,1998年她在生产线上因为脑溢血突然晕倒。
医护人员经过全力抢救,只是能够保住刘平平的生命,可她一直陷入昏迷状态,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苏醒。
弟弟刘源也曾在病床旁边照顾,期盼着姐姐能早日醒来;母亲王光美也坚信孩子能恢复往日活力,只要有空,她就来到女儿的病床旁为她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,特别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趣事。
亲人们都在等待着刘平平战胜病魔的那一天,只是这一天最终没有到来。
2009年,刘平平在昏迷状态中离开了人世。
她这一生从来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打倒,她也始终深爱着自己的祖国,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,她都是一位坚韧不拔的优秀女性。
参考资料
刘少奇之女刘平平:熟睡中的“公主”会醒来 网
风风雨雨刘平平 刘先琴,郭家宽 科技文萃